专访前言:巴西音乐多面手里卡多・巴塞拉(Ricardo Bacelar) —— 集钢琴家、作曲家、制作人于一身,擅长将巴西传统音乐(桑巴、波萨诺瓦)与爵士、世界音乐融合 —— 的最新单曲《Aqui, Oh!》于 2025 年 8 月 29 日发布。这是他与传奇爵士音乐家弗洛拉・普林(Flora Purim) 和艾尔托・莫雷拉(Airto Moreira) 的首次正式合作,不仅是三位巴西爵士大师艺术对话的结晶,更被视为巴西音乐传统与现代全球语言融合的典范。本次专访中,Bacelar 深入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技术哲学与文化思考。
一、新歌创作与合作契机
问:《Aqui, Oh!》是您与传奇音乐人弗洛拉・普林和艾尔托・莫雷拉的首次正式合作。是什么契机促成了这次 “三位巴西爵士大师的对话”?合作过程中最难忘的即兴瞬间是什么?
答:我与弗洛拉和艾尔托的相识,是通过电影人若姆・托布・阿祖莱(Jom Tob Azulay)—— 他邀请我担任一部关于这两位音乐家的纪录片的音乐总监。正是基于这个邀请,我向弗洛拉提出了一起制作一张专辑的想法。从这次接触中,诞生了四项不同的成果:由我、弗洛拉和艾尔托三人共同录制的单曲《Aqui, Oh!》;一张由我制作的弗洛拉与艾尔托的专辑;一张我与艾尔托合作的个人专辑;以及由若姆・托布・阿祖莱执导、目前仍在制作中的纪录片。
问:歌曲在福塔莱萨的贾斯敏工作室(Jasmin Studio)录制。作为制作人,您如何利用工作室的技术优势(如杜比全景声)支撑这次合作的创意表达?
答:《Aqui, Oh!》是一首融合了乐器即兴段落的桑巴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艾尔托极具标志性的人声演绎 —— 我认为这些演绎令人难以忘怀。歌曲的录制是在我位于福塔莱萨的贾斯敏工作室完成的,我们充分利用了这里的技术条件。工作室宽敞的空间使得七位音乐人能够同时进行现场录制,这为彼此的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作品还采用了杜比全景声技术进行混音,我旗下唱片公司的所有项目都会使用这项技术,它能带来三维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问:歌词由托尼尼奥・奥尔塔和费尔南多・布兰特创作。他们的诗意风格如何与音乐融合?歌词中的 “Aqui”(这里)和 “Oh!”(哦!)是否呼应了您对 “当下与本土” 的哲学思考?
答:这首由托尼尼奥・奥尔塔和费尔南多・布兰特创作的歌曲,是对米纳斯吉拉斯州的致敬 —— 这里是孕育了复杂音乐传统的土地,也是米尔顿・纳西曼托和 “街角俱乐部”(Clube da Esquina)的故乡。“Aqui, ó”(这里,哦!)这一表达带有俚语的力量,像是一种唤起注意力的呼唤。歌词描绘了米纳斯吉拉斯州的教堂与景致。我们重新演绎了这首复杂的歌曲 ——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它的录制版本极少,而我一直对它怀有深深的敬佩。
二、音乐创新与风格融合
问:《Aqui, Oh!》被描述为 “巴西爵士传统与现代全球语言的融合”。您如何通过编曲平衡传统节奏(如拉丁元素)与国际化听感?
答:这首歌曲融合了桑巴、爵士和融合爵士(fusion)的元素 —— 其中融合爵士是弗洛拉和艾尔托在全球范围内开创的音乐风格。他们在洛杉矶生活期间,曾与奇克・科里亚、迈尔斯・戴维斯、斯坦・盖茨等音乐人合作,艾尔托还曾是传奇融合爵士乐队 “气象报告”(Weather Report)的成员。我试图在桑巴所蕴含的巴西本土特质与艾尔托的人声即兴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加入长笛独奏段落,打造出一幅将巴西音乐根源与国际影响力相融合的音乐图景。
问:您曾说 “音乐应贡献创造性思维,而不仅是展示技巧”。在即兴段落中,弗洛拉的声乐与艾尔托的打击乐如何体现这一理念?
答:巴西音乐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多样性:既有非洲根源,也有南美洲原住民的影响,还有葡萄牙带来的欧洲文化遗产。这种在一个大陆国家中形成的融合,造就了无与伦比的节奏、旋律、和声与诗意魅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总会想起现代主义者马里奥・德・安德拉德 —— 他曾走遍巴西,研究各种节奏,发掘民间文化中的原创元素。这种节奏上的复杂性与自发性,从巴西人的童年时期就深深植根于心中,这也解释了我们的音乐为何能在全球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问:这首歌将作为 2026 年专辑的附赠曲目。这是否预示着新专辑将延续类似的合作模式与融合方向?
答:《Aqui, Oh!》将作为附赠曲目收录在弗洛拉和艾尔托的专辑中,该专辑还将邀请埃格贝托・吉斯蒙蒂参与 —— 他是巴西音乐界举足轻重的钢琴家、作曲家及多乐器演奏家。这张专辑是对弗洛拉和艾尔托艺术生涯的致敬,他们对美国乃至全球爵士乐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
三、文化意义与国际传播
问:歌曲发行正值巴西音乐全球关注度上升期。您认为《Aqui, Oh!》如何推动巴西音乐的国际影响力?
答:这首单曲的发行时机恰到好处,我认为当下正是重申巴西音乐在国际舞台上重要地位的关键时期。我最近刚在中国待了一个月,期间举办了两场演出,还录制了一张专辑 —— 我能明显感受到中国对巴西音乐的开放态度。中国将科技现代性与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千年文化传统相融合,我相信即使相隔万里,中国观众也能深入了解我们音乐曲库的丰富性。而弗洛拉和艾尔托早已是巴西音乐的全球代言人,他们将桑巴、波萨诺瓦以及巴西本土风情带入了爵士乐的世界。
问:您积极地与亚洲国家合作,这首《Aqui, Oh!》是否表达了一种跨文化理念?您对亚洲市场有何期待?
答:过去几年,我也一直在亚洲拓展自己的音乐事业。我曾两次到访日本:2017 年时举办了四场演出;2024 年则重返日本,完成了八场演出并录制了一张专辑。我还在东京蓝调之音俱乐部演出过两晚,参与了 “巴西日” 活动,并且一直在与日本的记者和电台建立联系。我对亚洲的文化、人民、音乐和美食都怀有深深的敬意,也希望能再次回到中国举办更多演出。
问:您与若姆・托布・阿祖莱合作拍摄幕后纪录片。纪录片将侧重展示创作过程的哪些维度?技术细节、即兴互动还是文化对话?
答:我们与若昂・托比・阿祖莱(注:应为 “Jom Tob Azulay” 笔误)合作制作的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录音幕后、人物访谈、编曲构思以及即兴创作的瞬间。对我而言,即兴创作是一种神经性的声音对话流 —— 无论是通过乐器、人声还是语言。我出生的塞阿拉州有 “即兴叙事歌手”(repentistas)的传统,这些歌手能现场即兴创作押韵的诗句。这种自发的创造力也为我的音乐创作过程提供了灵感。观众将在影片中看到排练的动态过程:节奏的调整、和弦的变化、编曲的集体打磨,直至最终完成录制。
四、个人艺术历程的延续
问:从《Congênito》(完全独立制作)到《Aqui, Oh!》(大师合作),您的创作重心是否有变化?这种 “集体即兴” 是否代表新阶段的探索?
答:我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艺术家,始终在寻找新的方向和道路。疫情期间,当时我还在筹建贾斯敏工作室,便独自录制了《Congênito》这张专辑,包揽了所有乐器的演奏。但我也喜欢与人合作、学习并交流经验。每一个与其他音乐人合作的项目,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人生层面,都能让我学到新东西。
问:根据资料显示,您在贾斯敏工作室的创作方式常常是 “在同一所房子里待上几天”,这种沉浸式环境有助于音乐的自然发展和即兴创作。在与弗洛拉和艾尔托合作《Aqui, Oh!》时,这种环境如何促成了那些 “对话式互动” 的难忘瞬间?
答:我的家兼具艺术驻地的功能。我曾接待过伊万・林斯、罗伯托・梅内斯卡尔、莱拉・皮涅罗等艺术家,弗洛拉和艾尔托也在此住过。这种从早餐开始、一直延续到夜晚的日常共处,能培养彼此的亲密感与信任感。我们的交流不止于音乐,更能为创作注入力量。这些艺术家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我的挚友。
问:您的上一张专辑《Congênito》(2022)是 “自给自足的证明”,您独立完成了所有乐器的录制、制作、演唱和演奏。而《Aqui, Oh!》则转向了与弗洛拉・普林和艾尔托・莫雷拉的大师级合作,强调 “集体即兴和互动”。这种从 “完全独立” 到 “开放合作” 的转变,是您艺术探索中有意识的新方向吗?
答:关于我的艺术背景,埃格贝托・吉斯蒙蒂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我是一名 “乐器演奏者”,而非单纯的 “多乐器演奏者”—— 因为我能用任何东西创造声音,即便我并非所有乐器的专家。我从艾尔托身上学到(而艾尔托则从迈尔斯・戴维斯那里学到):倾听比演奏更重要。在集体即兴中,每一种声音都能为另一种声音提供灵感,音乐如同魔法般诞生 —— 它是潜意识的外化,承载着主观情感与真挚情绪。
问:您曾被评价为一位 “完整的艺术家,在编曲和声音制作方面都有出色表现”。如今,您提出 “音乐没有边界,我想越来越多地探索这些全球连接”。《Aqui, Oh!》及其国际合作,是否标志着您的艺术生涯进入了一个更注重 “全球视野与本土根源融合” 的新阶段?
答:对我而言,工作室本身也是一种乐器。制作、混音、最终完成作品,这些都是富有创造性的行为 —— 通过对声音的选择,塑造出完整的作品。我相信音乐是通用语言。当我在世界各地演出时,我能感受到观众能理解音乐所传递的信息,因为它承载着情感、文化、伤痛与喜悦。音乐人是自己时代的 “译者”,是将生活经历转化为声音的 “引路人”。
问:您既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如采用杜比全景声),也曾强调 “音乐应该贡献创造性思维,而不仅仅是展示技巧”。在《Aqui, Oh!》的制作中,您如何平衡贾斯敏工作室的先进技术与音乐本身所需的 “即兴性和情感表达”?
答:在当下这个算法倾向于让音乐变得同质化的时代,我认为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具有反思性的作品,提供另一种视角。我越是展现巴西本土特质,就越能拥有国际化的影响力 —— 因为原创性源于根源。但音乐本无边界:我可以融合一切元素,与任何音乐传统展开对话。这种 “全球视野与本土根源的融合”,正是我希望继续走下去的道路。
专访结语:通过《Aqui, Oh!》,里卡多・巴塞拉(Ricardo Bacelar) 不仅完成了一次与弗洛拉・普林、艾尔托・莫雷拉等传奇大师的历史性对话,更清晰地勾勒出自己艺术生涯的新方向:一条融合技术探索、即兴精神与文化根脉的全球性道路。
正如他所言:“音乐是通用语言”,而这位从巴西东北部走出的 “全维度音乐人”,正以扎实的本土根基和开放的全球视野,让世界更清晰地听见巴西音乐的力量与美感。
*图片由Ricardo Bacelar提供授权使用
金雅福黄金AI机器人商店六店齐开,加速布局上海新消费国际城市
GQdaily时尚网 2025-08-31 近日,“黄金AI机器人商店”----金雅福智慧金店在上海进一步拓展布局,新一轮五区六店同步开业,正式入驻浦...